网友在 领导留言板 反映: 关于优化上海夜宵公交服务及填补地铁空白建议用户94****3留言ID:232568232025-06-19 15:31金多多
作为一名经常搭乘夜间公共交通的普通市民,我切身感受到上海夜宵线(3字头线路)为市民深夜出行带来的便利。
现有线路设计合理,以铁路上海站、上海南站、虹桥枢纽等为核心枢纽,有效覆盖中心城区主要夜间活动区域,如衡山路、淮海路、徐家汇等商圈,最远延伸至吴淞**等区域。
在客流高峰时段,车厢内甚至需要站立乘车,这充分证明了其存在的价值和需求基础。
同时,深夜道路车流稀少,夜宵线运行高效,对城市交通资源的占用也较为合理。
然而,在肯定现有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服务体系中仍存在可优化空间,尤其是在地铁运营时间延长后的配套接驳以及居住社区末端覆盖方面。
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上海夜间公交服务体系:
一、 充分肯定现有夜宵线骨架网络,巩固其基础地位 保留并优化主干线路:
现有连接枢纽、覆盖主要商圈和主干道的夜宵线(如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5、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30、332、340、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等)是深夜出行的骨干,应予以保留。
可基于客流大数据分析,对部分线路的班次密度、站点设置进行微调,提升效率。
发挥枢纽集散核心作用:
继续强化火车站、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作为夜宵线始发站和调度中心的地位金多多,确保大客流方向有稳定服务。
二、 聚焦痛点:
填补“地铁延时,公交未延”的接驳断层
问题核心: 周末及节假日地铁末班车时间延长(如至零点甚至更晚),是一项利民举措。
但与之配套的公交枢纽内常规公交线路(非夜宵线)的末班车时间并未相应延长。
这导致: 深夜抵达地铁终点站的乘客,尤其是居住在离地铁站尚有距离区域的居民,面临“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几公里”的接驳困境。
地铁延时的效益未能最大化,乘客出行的“最后一环”体验不佳。
解决方案:开通“地铁延时接驳穿梭小巴”
服务定位: 专门服务于地铁末班车抵达后1-2小时内(例如:23:45 - 01:45),连接地铁终点站/枢纽站与周边主要居住社区、大学校区、集中式员工宿舍区。
运营模式: 线路设计: 设计多条短距离(5-8公里内)、点对点或微循环的接驳专线。
线路终点应深入社区内部或临近小区主要出入口。
车型选择: 采用 6-8座小型新能源客车兼顾灵活
官方回复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25-07-17 23:00
网友您好!
您的留言收悉,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经了解,本市共有夜宵线40条,其中18条配套火车站、机场;周末地铁延时,公交配套延时的线路有13条;
起讫站在轨交100米范围内的公交配套线路共有127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市民夜间出行需求。
您的建议我们将留作参考,并结合实际及时调整相关线路及运能。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特此回复。
来源:领导留言板
优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