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港联配资,别名又叫唐太宗,开创了鼎鼎有名的“贞观之治”。
在此期间,李世民推崇轻徭薄赋,又免去了四方珍贡,也就是不断减轻人民百姓的税收,同时呢,还有来自各方的珍宝贡品也免去了。
李世民这人,是有雄才大略的,不仅军事能力强,治国理政的水平也是很高,其思维相较于现代人而言也毫不逊色。
李淳风和袁天罡均是李世民的手下,他们演算出的《推背图》是从唐太宗那个朝代开始,往后延伸了几千年的历史,涵盖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精准度高的可怕,当然也有人说推背图是经过后人篡改的,这就需要见仁见智了。
然而李世民虽然有推算天机能力如此高超的官员,但是他又是个极尊重生命的人。关于犯罪刑罚,他有言道:“人死了不能再活港联配资,执法务必宽大简约。”所以在刑罚上慎之又慎,百姓犯罪几率大大减少,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只有29人。
贞观六年,死刑犯共有290人,李世民在过年的时候准许他们回乡探亲后再回来受死,结果回去的人一个不落全回来了,没有一个人逃跑的,可见当时的人心里是没有怨气的,对自己要接受的后果心服口服,足以反映出在那个科技极为落后的时代,极大部分百姓也都能活得舒心快乐。
展开剩余72%李世民少年从军,曾解救过隋炀帝,虽然后来也是他积极推翻了隋朝。他有着优秀的军事才能,解救隋炀帝时就提出了疑兵之计,用锣鼓和旗帜假装自己的队伍绵延十几里,从而把敌方吓得落荒而逃。
后来隋朝落败之象明显,就和他爹李渊商量推翻隋朝,李渊因为天气和粮草的原因有些退缩不前,想回家,李世民就极力劝谏,劝他一鼓作气继续干下去,如果干了一半就退缩了,那人心就散了。李渊不听,李世民就在他帐外嚎啕大哭引起注意,这才继续往下打。后面的战斗,李世民也是各种打头阵,聚英才。
李渊上位后,底下也是各种不服,各种叛乱,但是再怎么棘手的战乱,反叛港联配资,都被李世民带兵一一搞定了。可以说李渊的天下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李渊也曾许诺李世民做太子,但是最后李渊却犹豫不决,立了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为太子,因为李世民功绩太高,李建成害怕李世民危及他的地位,就和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甚至想要毒杀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就发动了被众多史学家所批评的“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变故里,亲手射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据说李世民之后还霸占了李元吉的妻子。
有人说他不顾手足之情残害兄弟,罔顾伦理,冷血无情。编者倒是觉得,若李世民甘于遵循兄弟之情,父子之恭,才是他一生的败笔。推翻隋朝,他居功甚伟。平定唐朝,他功不可没。可以说是他力挽狂澜才有了后来的唐朝。而若是甘心埋没自身的功绩,放弃权力,就意味着他要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更不要说之后的贞观之治了。
至于他在李元吉死后霸占弟媳一事,这个确实不好评价,但是古代皇帝本就是三宫六院的,一夫多妻这事儿在现代就不被世人所容。至于为什么并不主观断定李世民的错误,因为他并不像曹操那样“好用人妻。”类似的事情在李世民身上并不多见。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我们并不了解,所以不下严重的主观臆断。
李渊在最后还是传位给了李世民。
他对人才的招揽是极为看重的,刚上任,便将因为直谏而流放的官员全部召回,并且设置了弘文馆,甚至说之前怂恿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的幕僚魏征都被他重用了。还有李靖,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一大批后世赫赫有名的人。
尤其是魏征,多次在早朝上让他下不来台,虽然有点尴尬和生气,但是李世民倒是一直都重用他。
魏征有个媳妇,但是只有一个,唐朝那些文人雅士采花纳妾的癖好魏征是一点没沾,大家都说他家里的是个母老虎。李世民想赐给魏征美女被魏征以媳妇不同意拒绝了,就传召魏征媳妇,佯装生气赐了她一杯毒酒,谁知那女人毫不犹豫就喝了下去。李世民这才哈哈大笑说酒里没毒,只是为了考验她,从此再不逼着魏征要美女。
看了这里总觉得李世民是自己忍不住三宫六院,又羡慕人家夫妻一生一世一双人,所以想离间别人夫妻,结果又佩服别人忠贞的感情,据说李世民总带着魏征去看已故的长孙皇后,大概是觉得只有魏征才能懂他的那种感情吧。
看了李世民的一生,倒觉得,李世民此人有雄才大略,优秀的军事才能,又善于纳谏港联配资,也有为百姓考虑的同理心,同时也有着自己作为一个皇帝的私心,但是他公私分明,大方向的误差非常少,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帝了,你们觉得呢?
发布于:天津市优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